四季是什么颜色?飞到树上的80后“上海市技术能手”告诉你!

上海职信网 职称新闻


  层林尽染未曾远去

  对于一树而言

  冬的“修整”,为的是

  下一季繁华

  夏练“三伏”,冬练“三九”

  对于“上树工”而言

  无论春夏与秋冬

  青春和汗水浇灌的,是这个城市的

  沁暑绿荫、金秋浪漫

  杨飞飞,上海市技术能手、上海工匠、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,2016年上海市首席技师,2019年获普陀区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资助。

  2004年,金融专业毕业的“80”后杨飞飞看到网上的招聘后,抱着“试试看”的心态参加应聘,顺利进入上海普陀区园林建设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行道树养护队。十几年来,当初的“门外汉”已成长为“上海工匠”。

  杨飞飞长年在绿化一线深耕细作,十几年对园林事业情有独钟。“走在普陀区的道路上,两旁的每一棵行道树都是我们曾经爬上去修剪过的,看着它们一年四季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,我感到非常自豪。”杨飞飞说道。这一棵棵风姿挺拔的大树,俨然已成了他的“孩子们”。

  现为技术主管的他依然每天带领队员行走在马路上,头顶安全帽、肩扛长梯、手拿手锯继续着“城市理发师”紧张忙碌的工作节奏……

  责任在肩上,技术创新

  杨飞飞所在的行道树养护队主要负责普陀区范围内10个街镇、181条道路、近5万株行道树的养护管理工作。一直以来,杨飞飞拜师学艺,勤学苦练传统修剪手法,用精益求精的匠心提升技艺,不断总结和提炼,探索创新了悬铃木精细化修剪手法。

  传统的悬铃木修剪法是“七去五留”修剪法——即剪除枯枝、病虫枝、重叠枝、交叉枝、徒长枝、下垂枝、矛盾枝,保留好骨架枝、装饰枝、踏脚枝、营养枝、外向枝。

  随着节约型社会的发展需要和市民对大绿量的需求,杨飞飞和同事们开始探索改进修剪手法,提炼出悬铃木的“自然结合型”修剪手法。

  该手法的要点是,遵循树木生长规律,对悬铃木不刻意造型,适当运用抽稀、疏枝、短截为主,对顶部过高处枝条适当进行短截,保留一定的顶端优势,有利于树木更好地生长发育,尽量保留树冠内的部分营养枝、直立枝,以充实绿量。在树冠圆整、顶端相对平衡的前提下保证树木的通风透光性,达到减少病虫害发生、解决公用事业设施矛盾、有效防御台风等良好效果。

  通过对该创新手法的成熟运用,行道树绿量显著增加,悬铃木果球得到有效抑制,作业时出现的飞尘、毛絮等暂时性空气污染也少了很多;且通过因地制宜、灵活运用此修剪手法,工友劳动强度和树叶修剪垃圾双双减量,降低了养护成本。该手法曾荣获普陀区十佳职工科技创新项目奖。

  目前,普陀成功创建全区33条市级林荫景观道路,为增加城市绿量开创了新格局,所创建数量位居全市第一。“‘自然结合型’修剪后的绿量和树态景观面貌更符合市民对绿化的要求,赢得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。” 杨飞飞说道。

  守护的是绿荫,更是温度

  每到秋天,大自然如一幅色彩绚丽的油画。人们在黄叶飞舞间,得以看见岁月,迎来初冬最温柔的一瞥。这一树的繁华,杨飞飞和养护队员们守护了一年又一年……

  冬季修剪格外重要,也是养护队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:为了赶在雨雪、寒潮之前完成修剪工作,周末调休是经常的事,上树作业,吃盒饭,路边休息一会儿后继续作业……

  据杨飞飞介绍,悬铃木的养护有一套全年科学养护流程:12月进行冬季修剪;来年3月底前完成落叶树种种植,4月里完成常绿树种种植;5-6月进行上树剥芽,在梅雨季节虫害最为高发之时,还要日夜开展药剂防治;7-9月抗旱、防台;由于躲在悬铃木树皮里的天牛幼虫是主干性害虫,目前还没有有效药剂进行防治,每年7-8月中旬还要进行人工捉天牛以便控制害虫数量;10月利用树木休眠期进行树木扶正;到了11-12月,新一轮的行道树修剪又要开始……

  20世纪90年代起,普陀区行道树养护队在全市行业中率先推出了24小时服务承诺制,每年都要处理各方来电数百余起。在节假日或台汛期间,养护队随时待命,应对突发状况。

  “麦莎”“海葵”台风抢险期间,杨飞飞带领队员连续72小时赶往普陀区的各路段开展树木扶正、清运倒伏树枝等抢险排障,同事们看到他布满血丝的双眼,叮嘱他歇一歇,杨飞飞面带倦容微笑着说:“让兄弟们休息吧,我再坚持一下,没问题的。”

  危险时刻冲锋上阵,关键时刻挺身而出。面对新冠新型肺炎疫情的考验,杨飞飞主动报名参加G20花桥匝道口志愿执勤行动。他不仅守护着城市的绿荫,还守护着城市的温度。

  使命在心间,匠心传承

  秉承对绿化事业的热爱与不懈追求,如今,杨飞飞已经是一名资深绿化技师、工程师,他先后5次在市区两级绿化行业岗位练兵、技能比武竞赛中斩获奖项,2017年被评为“上海工匠”、上海市培训讲师。

  他曾多次为全市行道树养护同行们进行上树修剪示范,还参与外省市乃至国际同行间修剪技术交流活动,示范和推广行道树先进修剪手法,将上海优秀的行道树修剪技术辐射到了长三角地区甚至海外。

  近年来,以杨飞飞领衔的“技师创新工作室”“上海杨飞飞工匠创新工作室”相继挂牌成立,他带领工作室团队大步流星地踏上了科技兴绿的新征程。在本市逐步推行的“卡车+箱体+粉碎机”运作模式中,杨飞飞带领工作室成员前后实施了三次大刀阔斧的技术革新与改造。

  该模式的成熟推广,使得修剪下的枝条第一时间得到粉碎并全部打入箱体,大大提高了行道树修剪后“工完场清”的效率。经济效益上,可以每天节省50%的地勤人工,减少80%的运输车次。社会效益上,大大减小了由于行道树冬修、剥芽引起的道路交通压力;有效减少了作业现场的木屑、飞絮、粉尘的产生。

  杨飞飞还将师徒带教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,把工作室作为培育新人锻炼队伍的平台,以工匠精神鼓励队员技术成才。十多年来,一批“小杨飞飞”正脱颖而出。

  一条绿道,一季收获

  他们装扮城市的四季

  也装扮自己的人生

(普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)